香港腸道微生態心理健康中心/ 心油心理健康中心

2020-09-14        小編:王潤文
 

       

 

        我們想以一個不這麼沉悶的方法介紹心油的治療師,所以替她做一個專訪。

 

 

        很多人看到心油的網站及網站上的文章,都不約而同的說,沒有想到腸道微生態與情緒有關。今天我們專訪心油的心理治療師秦佩文博士

 

 

 

 

 

 

 

 

 

 

 

 

 

 

 

 

 

小編:「我也從未想過情緒竟然與一個毫無關係的器官有關。」

 

 

秦:「你的反應跟我第一次接觸這概念時一模一樣。很多年前我在北京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讀臨床心理學博士課程時跟一個從日本東京大學回歸中國的科學家金鋒教授第一次學到這個概念。我和一班同學也跟你一樣的有震撼的感覺。大家談論不休,我仍然記得那天晚上,我跟幾位同學在科學院附近林萃路那家麥當勞就這個理論傾談到很晚。我們真的從未想過腸道跟情緒有關,這個概念對於讀心理學的我們非常新鮮。那個時候就這個項目世界上的研究是有但不比現在多。雖然有研究數據,其他同學都說很難把兩個東西輕易聯繫起來,這不是只相關關係,很多都是因果關係的研究。」

 

秦:「我們讀書到這個地部,一定要有一個既有批判亦要開放的心。我對這個題目好奇不已,在學習之餘,也讀了數百遍相關研究文章,自己也寫了數萬字的論文。」

 

 

小編:「我也有興趣知道為什麼改變腸道微生態可以改變情緒。」

 

秦:「用一個比較容易明白的方法描述,人只是動物,當遇到恐懼時腎上線會作出反應,使人心跳加快,肌肉收緊,有多些能力去逃跑或攻擊;但持續恐懼未能平息的話,人的一些荷爾蒙及神經傳遞物或會變得不正常,如血清素、多巴胺、GABA等水平會降低。這些神經傳導物的不足或過高都會影響人的情緒或睡眠質素,也可能引致不同的精神疾患。科學家發現,原來大腦只有2%的血清素,有90%以上的血清素和50%的多巴胺都在腸道合成的。一些有益的特殊菌株充足的話可把血清素、多巴胺及GABA水平回復到正常水平。」

 

 

秦:「我知道那類益菌菌株對情緒好(有些研究亦發現一些菌株效果優於抗抑鬱藥)。期後我從實驗室拿了對情緒好的菌回香港送給朋友。結果把抑鬱症吃抗抑鬱藥吃不好的人的徵狀大大的舒緩過來;把有焦慮的人減少了焦慮徵狀;把失睡眠的人改善了睡覺質素。」

 

 

秦:「我給我爸吃一種益菌,原本他記性很差,打電話給我經常記不起想說什麼,使我驚奇的是,他現在記性好像青年人。也正好研究所金鋒教授的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已經發現菌株有助提升認知能力。那些益菌亦把我有末期腎衰竭的家人的狀態大大的改善過來,這也是原來意想不到的。」

 

 

 

小編:「只是菌就可以幫助這麼大?」

 

 

秦:「那些神經傳遞物回復正常後一般徵狀會減輕。但是情緒問題都始終有個由來,如壓力源頭。我會加入心理治療。心理治療讓人學習糾正思想,改變行為,把抑壓的情緒釋放,能減少再發機會。」

 

小編:「在香港,做心理治療的很少談到腸道健康,通常都在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裡。」

 

秦:「我讀的中科院把這些研究放在心理研究所內所以我有機會學習到。而把腸腦健康融入心理治療在香港是比相較少見,我也可能是香港的第一個。」

 

秦:「實驗室亦已經編製了全球首個信度效度高的腸腦健康檢測方法使我更容易了解客人的狀況。」

 

小編:「用這種方法處理情緒問題安全嗎?」

 

秦:「世界上已經有不少研究益菌的安全性報告,用益生菌大體是安全的。益生菌已經成為了健康食品。雖然如此,我亦會建議選擇一些比較大株及在日本生產的乳酸菌,會更安全。用益生菌不是沒有副作用的,有少部份人初期會覺肚子有咕嚕咕嚕的漲氣感覺及多了點屁,亦有些人多了胃氣,極少數人會頭痛、皮膚出痘或病情加重等,這可能是赫氏消亡反應,又稱好轉反應通常數星期後會消失的。這是益生菌在起作用,在爭戰中,害菌為了生存而釋放比平時更多量的毒素。持續為好菌增兵,戰勝有害菌,身體就會好起來。」

 

秦:「說實的,我們身邊四處都是有益細菌,健康的人也被有益細菌厚厚的包圍著。」

 

小編:「妳仍然有做這方面的研究嗎?」

 

秦:「有,現在的研究是怎樣把菌株的作用發揮得更好。」

 

小編:「科學的這個發現似乎跟現今的醫治理念不同?」

 

秦:「也許是罷。以我認為,我們必須承認人不是獨大,在人身體以外,其他生物物種的存在建構一個合符生存的環境;而在人的身體內,如果沒有微生物,人類不能活下去。人與其他生命相互依賴。有益菌與我們共生,牠們使我們健康。因為,我們健康快樂牠們才可以生存活命。每一樣物種的存在都有其意義,取其平衡以共生。好的細菌要依靠我們得以生存,牠們亦給我們健康快樂的身體,相互依靠。我們這個世界用得太多抗生素、防腐劑,亦食得太多甜了,令我們的微生物生態失衡。我老師金鋒教授常常說,在人類身上發現的疾病多於二千種,在野生動物身上發現只有少於二十種。人類要思考共生的觀念以健康快樂地長壽。」

 

小編:「現在這方面的科學研究世界上愈來愈多,希望這會慢慢的被香港人接受。」

 

秦:「最後我想強調的是,這種方法現時只是替代治療,在有需要的時候必須要找醫生幫忙。」

 

 

                        ~ 完 ~

 

 

 

 

 

 

 

 

 

 

 

 
 

 

 

 

 

 

 

 

專訪心油的心理治療師秦佩文 博士 

 

Profile picture of the therapist